因生产、销售不合格产品、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股票中杠杆,7月8日,该公司被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没收违法所得3946元,罚款11940元并没收非法财物的行政处罚。
这一成绩充分展示了珠海经开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显著成效,交出一体化优化调整以来第一份优秀答卷。
高位入场“从小亏到大亏” ,三年持有期基金遇“滑铁卢”
“毛基”不是一天跌出来的,但投资者却被困在持有期里无法动弹,这是投资者江月(化名)的遭遇。
“管住手三年,却眼睁睁看着从小亏到大亏。”江月告诉第一财经,长期持有过后,他购买的基金产品,不仅没有换来期望中的投资回报,反而等来了业绩“腰斩”。
江月的遭遇并非个例。以主动权益类产品为例,Wind数据显示,截至8月22日,今年共有19只三年期产品结束首个运作期,区间业绩“全军覆没”,近七成产品成立三年来亏损幅度在30%以上,最差者甚至“腰斩”。
这意味着,投资者若在成立时买入这些基金,并持有约三年,不仅赚不到钱,净值甚至还接近砍半。赎回与否,已经成为投资者两难的选择。
目前,还有8只产品将在今年陆续到期,其中半数至今累计亏损超过40%。这些原本想要解决“基金赚钱而基民不赚钱”痛点的产品,为何净值长期在“水下”难有起色?三年持有期届满开放后,会被投资者抛弃吗?
三年持有全军覆没
三年前,被冠以“培养投资者长期投资习惯”“避免追涨杀跌”等理念的三年持有期基金扎堆发售。Wind数据显示,仅2021年,就有27只(仅计算初始基金)此类主动权益产品成立,创下历史新高。
所谓三年持有期产品,就是投资者在任一时间买入基金份额并确认后,持有该基金满三年后才能赎回。
“设定三年的封闭周期,初心是希望客户能够接受长期投资理念,解决‘基金赚钱而基民不赚钱’的问题,同时也让基金经理能够更从容地以长期视角做出理性决策,不因短期赎回的压力而损害基金持有人的长期利益。”一位头部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说。
帮助投资者“管住手”了,完成了三年运作周期的产品是否赚钱?Wind数据显示,截至8月22日,今年以来共有19只主动权益类产品结束首个三年运作期,区间业绩无一例外遭遇“滑铁卢”。
据第一财经统计,其中有近七成产品成立三年来亏损幅度在30%以上。其中业绩亏损最少的是国富竞争优势三年持有A,截至5月14日,该产品较2021年5月14日成立时累计亏损5.73%。
亏损最多的嘉实时代先锋三年持有A,运作期的区间业绩为-50.7%。工银圆丰三年持有、泓德睿源三年持有、银华富饶精选三年持有、东方红启瑞三年持有A的区间亏损幅度均超过40%。
手握三年持有期产品的江月对记者表示,自己和身边朋友交流后发现,买入的三年持有期基金大多亏损,已经对这类产品失去信心。
另一位投资者王涛(化名)也有类似情况。他说,其投资的产品目前只运行了不到两年,但已经亏损了40%以上,“看着产品亏损越来越大却不能止损,这种体验很煎熬”。
这一情况并非少数。以东方红智华三年持有A为例,该产品在本月18日到期,首个运营期的累计回报为-36.17%,复权单位净值降至0.64元。在该产品的评论区,投资者的不满随处可见。
Wind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二季度末,东方红智华三年持有的合计基金规模为26.93亿元,较之募集时40.56亿元“缩水”了三分之一。最新年报显示,该产品的个人投资者持有比例达99.54%。
现实为何“骨感”
从设立的初衷来看,持有期产品是为了帮助投资者减少短期操作、克服追涨杀跌,提升投资体验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A股经历了剧烈的结构性行情以及牛熊转换,基金经理们虽然没有申购赎回的压力,面对这轮行情似乎也有点“水土不服”。
2021年,上证指数在3312点至3732点区间震荡,随后震荡下跌,一度下探至2635.09点。截至今年8月22日,上证指数近三年下跌16.88%、沪深300指数同期下跌30.55%。
业内人士认为,尽管持有期基金从设计机制上保证投资者降低交易频率,减少交易摩擦对实际投资者收益的影响,但持有期基金并不能保证最终的投资收益,最终的投资收益仍然受市场环境、基金策略以及基金经理投资能力的影响。
“高位发行的产品,给基金经理带来的业绩挑战更大。加上不少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与投资能力不匹配,加上行情冲击,业绩回调难以避免。”华南某基金公司人士对第一财经说,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或能力圈,与市场风格变化的不匹配,也是拖累产品业绩的重要原因。
“在市场整体的‘负贝塔’较大的情况下,通过选股或许能让组合少跌一点,但想完全对抗下跌环境是不容易的。”一位有相关经验的基金经理也表示,市场风向改变时,也不能随意放弃自己的理念和赛道,一味去迎合市场上的板块轮动跟风改变,“最可怕的就是‘既没吃到肉,又挨了打’”。
在部分投资者看来,当初买入基金时,是付诸了信任的,现在产品陷入亏损,显然并未体现出机构投资者的专业价值,尤其对于主动管理型基金来说,基金经理恐怕难辞其咎。“用三年的时间衡量一只基金的优劣还不够?既然已经损失了一定的流动性,那对这类产品也会有更多期待。”江月说。
是否会引发赎回潮?
那么,亏损的三年持有基金开放后,是否会被投资者抛弃?
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首次打开赎回的15只三年期产品,均有不同程度的赎回。据第一财经统计,上述产品去年底的合计份额为296.58亿份,二季度末减少42.69亿份至253.89亿份,平均赎回比例为11.4%。
其中约有半数产品遭到一亿份以上的赎回。如赎回最多的工银圆丰三年持有,上半年基金份额减少20.95亿份,年内份额减少两成;鹏华远见回报三年持有、泓德睿源三年持有等产品则分别减少了4.18亿份、7.57亿份。
Wind数据显示,截至8月22日,在基金全称中带有“三年持有”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共有72只(仅计算初始基金)。
在完成了首个三年运作期的40只基金中,12只是以正收益“交卷”的,占比为30%。其中表现最好的是2018年1月31日成立的东方红睿泽三年持有A,该产品期满时的累计回报为104.4%。而亏损较多的5只产品均为今年到期,也佐证了成立时点的重要性。
接下来,还有8只基金将于今年迎来首个三年运作期届满。从业绩表现来看,这些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亏损。截至8月21日,8只产品的平均亏损幅度近40%。
即将在本月陆续到期的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A、泰康优势精选三年持有期,自成立以来的累计收益率分别为-57.36%和-33.73%。换言之,留给这些产品收复失地的“时间”不多了。
不过,投资者的赎回决策可能受多种因素左右。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刘晨明认为,在2021年公募发行高峰期间成立的一批三年持有期产品面临集中到期,但潜在影响可能被高估。
在他看来,一方面是集中到期产品规模并不算高;另一方面则是到期后可能触发集中赎回,但对市场影响可控股票中杠杆,即便全部赎回,也较难给市场带来系统性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