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蒙古博物院展陈文物
巡礼2玉石篇
孟和套格套分享
内蒙古博物院的前身是内蒙古博物馆,始建于1957年,2008年改称内蒙古博物院。现在是国家一级博物馆,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集文物收藏、研究、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,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。
本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、突出草原文化特色、充分发挥考古发掘成果与文物藏品优势的原则,设定了11个陈列展览,构成了内蒙古博物院展览陈列的基本架构。其中设定了“远古世界”、“文明曙光”、“边关岁月”、“大辽契丹”、“交融汇聚”、“解放之路”等基本陈列,着重反映蒙古高原从远古时期到中华文明起源、发展、升华这样一个历史进程。
从漫长的旧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,南融北汇的先民在内蒙古地区这片土地上生存、繁衍,形成了许多富有地域特色的考古学文化。长期以来,研究中国北方地区史前人类的演化、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,再现北方青铜时代的萌发,都是中国考古界关注的重大课题。(文明曙光)
中国最迟在3000年前的商代就出现了黄金制品,独立使用的黄金器皿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。与此同时,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偏爱金器。在北方草原,神兽也成为金器的主角。虎和大角怪是匈奴金器的惯用纹样,而鲜卑人则崇拜鹿。鲜卑民族留下了很多鹿的艺术形象,也是一种图腾崇拜和原始宗教的体现。(边关岁月)
1935年8月,红军从卓克基、毛儿盖出发,穿越荒无人烟、条件恶劣的松潘草地,饥饿成了最大威胁。在食物极度匮乏的情况下,野菜、草根等成为充饥的食物。战士们苦中作乐,根据味道的不同,排出了位列前10名的野菜,像大黄叶子、籽籽菜这类据说是用来制作烟叶的植物也名列其中。对于叫不出名字的野菜,战士有的根据特征临时命名,有的则是看谁先采到或采得多,就以谁的名字命名。就这样,无数红军战士依靠野菜充饥走出草地,走完长征之路。
辽代文物一直是内蒙古博物院和全区各馆馆藏文物的重点。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,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,内蒙古自治区的文物考古事业蓬勃发展,陈国公主墓、宝山辽墓、耶律羽之墓、吐尔基山辽墓、多伦小王力沟辽代贵妃墓相继被发现,出土了大量精美的辽代文物。如何将这些文物展示出来,还原一个真实的契丹王朝,《大辽契丹——辽代历史文化陈列》应运而生。(大辽契丹)
辽代鱼形玉盒
图文由作者提供
欢迎转载
谢绝不经同意擅自拷贝图文至自己公微号发布
乐艺会免费延伸阅读
乐艺会付费延伸阅读
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您分享。
欢迎关注布衣豆腐
在喜马拉雅说水浒股票配资平台查询网站
内蒙古博物院大辽契丹辽代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发布于:江苏省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在线证券配资公司_炒股配资公司_证券配资网观点